餐企品牌戰:你不筑墻,就有人上房
發布時間:2019-09-05
今天講一個商標的故事。
如今很多餐飲業同行在經營打磨產品的同時,也有了非常好的品牌意識,在開店之前就已經把商標相關的注冊全部搞定。商標證書到手,從此以后便可斬妖伏魔,維護自己精心打造的品牌在江湖中的地位。
然而,不是自己太大意,而是對手太狡猾。證書在手,商標的戰爭也只是剛剛拉開了序幕。
一枚商標引發的“血案”成立于2006年的鮮入唯煮,是北京一家專門經營港式火鍋的餐廳。其創始團隊來自于原來在北京叱咤一時的“春夏秋冬”港式火鍋餐廳。2007年,鮮入唯煮的經營者向國家商標局遞交了商標注冊申請。2010年獲得了商標證書,使用期限十年。今年7月餐廳現在的經營者李昕輝向商標局提出商標續展申請,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前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與續展申請同時出現的是對“鮮入唯煮”這個商標多達十余起的“無效”和“撤三”申請,試圖阻止商標所有者延續對商標的使用期。
從2017年至今,“鮮入唯煮”一次次陷入被提訴、無奈應答,被輿論攻擊,被商戰套路的窘境。面對這一例有點奇特的“品牌戰”,VEEMEA專訪鮮入唯煮董事長李昕輝先生,試圖重新還原這場發生在今年夏天的品牌“暗戰”的始末。雖然這可能只是一個品牌的個例,但是希望能帶給所有餐飲同行以參考和警醒。
“撤三”,無聲暗箭“2017年的時候,原來代理我們商標注冊的代理公司突然來電話,說我們的商標‘鮮入唯煮’被人申請‘撤三’,作為該注冊商標的專用權人再不答復就要逾期了,逾期之后商標就會被撤銷。”李昕輝現在回憶起當時的情況,仍然覺得“好險”。
《商標法》第四十九條中“注冊商標成為其核定使用的商品的通用名稱或者沒有正當理由連續三年不使用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可以向商標局申請撤銷該注冊商標。”
這條法規就是商標注冊領域經常提到的“撤三”,通過咨詢法律專業人士獲知,“撤三”的發起對主體的限定、時間的限定、申請要件的限定沒有非常嚴苛的條件。只要有個人或者企業對已注冊商標發起撤銷申請,并提供相關依據,商標局就必須在9個月的時間里審結決定撤銷與否。
法律界專業人士向VEEMEA味秘網介紹,由于此類申訴的受理通知多使用郵政掛號信的形式遞送,往往不能引起商標專用權所有者、特別是企業主體所有者的注意。錯過了答辯和提交證據的期限,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
不宣傳,品牌的暗傷“市場宣傳非常重要,你要做到有一定規模,有一定的知名度。如果你沒做到這一點的話,很有可能你就變成‘李鬼’了。”談到這次事件給自己最大的教訓,李昕輝如是說。
雖然商標注冊遵循“在先”原則,但是《商標法》的基本準則是保護市場經營的公平和有序,也就是說,“惡意搶注”等純粹搶先注冊,沒有實際經營、使用商標的行為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此次事件中,一家在香港注冊商標為“鮮入圍煮”的火鍋企業,是對北京“鮮入唯煮”攻擊最猛烈的,也是曾經多次來北京談合作、購買品牌使用權未果的。這家企業在微博、各種自媒體平臺上頻頻發聲,稱自己是成立于2014年的品牌,在香港地區頗具影響力,來中國內陸拓展市場,在上海開了一家“鮮入圍煮”的店面。結果碰上北京“鮮入唯煮”來“碰瓷”、“蹭熱度”,該公司通過微博渠道多次拿出公司自擬的聲明,自行宣告北京“鮮入唯煮”商標“無效”。并@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官方微博號和多位品鑒推薦過北京“鮮入唯煮”的微博大V,自說自話,還有五六個固定微博ID輪番評價捧場,自說自話,頗為熱鬧。與競爭對手相比,北京“鮮入唯煮”自創立之初,就鮮少接受媒體采訪。多虧現在所處的社交媒體時代。2009年8月14日上線的微博,清晰地留下了近千條網友簽到式的微博內容,其中不乏當年“鮮入唯煮“的店面門頭照片和菜品照片。鮮入唯煮多年連續的經營財務記錄,也成為了佐證自己連續使用商標的重要證據。
"我們在品牌上太過被動了,競爭對手花錢買熱搜、雇傭水軍在我們的點評下刷差評。我們都沒意識到品牌的爭奪會這么激烈。偷偷被‘撤三’更是讓我們意識到了商標的重要和商戰的殘酷。"
北京“鮮入唯煮”現在已經委托律師對全國范圍內所有侵權的企業發起了維權,并且同大眾點評一起聯手,下架了一批‘李鬼’餐廳。
“大眾點評作為國內大眾消費的重要入口平臺,確實是一家專業的企業,商業利益之前更重視法律手續的嚴謹。我們提交了商標注冊文件和相關法律文件之后,很快給予了我們回復,對于違規企業進行了下架處理。”同時,李昕輝還反復強調:“品牌維護在注冊上要夠深夠廣,‘深’是單一商標要品類全;‘廣’是諧音字組合和單子組合都應該在主要品類上注冊,才能不被人鉆空子。”
VEEMEA通過采訪觀察發現,這樣的案例在全國范圍內絕不僅僅是個例,企業的公眾形象已經不再是單靠顧客的口碑了。這也預示著當下餐飲商戰的維度已經升級到新的級別, “贏了官司,輸了輿論”一樣會讓企業陷入被動,單純靠“訟爭”以戰止戰遠遠不夠,企業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強大的自己的品牌,適應未來的路。
來源:味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