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餐館取消“半份菜” 釋放啥信號
發布時間:2017-05-31
為厲行節約、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幾年前,北京市多家大型餐館推出了“半份菜”“小份菜”。端午假期里,記者走訪發現:當初高調推出的“半份菜”、“小份菜”已悄悄從菜單里隱退,而免費打包的承諾也不再作數,餐廳里更是難尋“反浪費”宣傳標志,“舌尖上的浪費”反彈明顯。記者在采訪各大餐廳時發現,放棄打包的顧客不少,剩飯剩菜就白白地浪費了。
非但是北京,在其它許多城市,都曾爆出過類似新聞。多年前曾紅極一時的“半份菜”,如今多半已消失不見。之于此,似乎至今仍未有令人信服的解釋。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媒體所回訪的幾家大餐館,盡管都取消了所謂“半份菜”,卻絲毫不影響其紅火生意。這也就是說,對于這種顯而易見的“變化”,消費者還是默默選擇了接受。而至于其到底是主動接受還是被動接受,則是另一回事了。
誠如新聞中所披露的,大型知名餐館,現今已鮮見“半份菜”“小份菜”。但與此同時,我們同樣應該看到,眾多的中小餐館,仍舊保留著多種分量、各種人份的餐食選擇——事實上,早在當年的“光盤行動”之前,此類餐飲機構原本就是這種經營模式,這是其市場定位使然。與之相較,大餐館故態復萌取消“半份菜”,也可說是有跡可循。這一切,并沒有超出餐飲市場的基本規律。
近些年來,大型餐館逐步取消“半份菜”,可說是與餐飲業整體性的強勢復蘇密切契合。在幾年前,由于整治公款吃喝等多項因素疊加作用,高端餐飲機構一度慘淡營生。為了勉力生存,在當時語境下,這類餐館紛紛以“平民化”策略爭奪中低端市場,而推出“半份菜”“小份菜”等舉措就是其中一部分。這之后不久,隨著餐飲業的迅速回暖,大型餐館重新回歸它們所習慣的經營模式,顯然是合乎邏輯的。
在行業蕭條周期,商家不得不對消費者做出各式讓利和妥協;而在行業的繁榮周期,消費者則只能充當結果的被動接受者。明乎此,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大餐館“取消半份菜”“不再免費打包”后,食客們依舊會趨之若鶩……通常認為,在幾年的行業大洗牌之后,如今居民消費已經替代三公消費,成為餐飲業最主要的驅動力。置之于這種背景下,再來解讀高端餐飲機構如今的“強勢”,或許可以有完全不一樣的視角。
大型餐館中“半份菜”的隱退,一方面可以說是餐飲業重新分層后各歸其位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也的確隱藏著“舌尖上的浪費”的風險。說到底,指望餐飲機構主動厲行節儉、避免浪費,本身就是靠不住的。為此求解,最終還是只能寄希望于公共管理部門出臺專門的行業規范,來力挺消費者享有平等的“博弈權”,并藉此對強勢的餐飲機構形成某種反制。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