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人家:學習香港模式服務工薪階層
來源:網絡 編輯:mw
[摘要] 衢州人家,能在短短十多年時間中把一個地域名作為品牌的集團打造成商業(yè)王國,在杭州開出了十多家餐飲連鎖店。餐飲行業(yè)利潤越來越薄,衢州人家是如何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取得持續(xù)發(fā)展?
人物印象:一件格子襯衫,非常休閑隨意,皮膚黝黑,笑起來非常豪爽,但是談到自己的成功,會露出略帶靦腆的微笑,這就是衢州人家餐飲連鎖公司的掌門人余昌貴。和許多高高在上的老總相比,他的身上更多點帶頭大哥的江湖氣,這種氣質使得他將員工視為自己人,在餐飲業(yè)人員流動異常頻繁的今天,保持著一支800余人的極具戰(zhàn)斗力的團隊,在杭州開出了十多家餐飲連鎖店。
提起自己一手打造的餐飲集團,初中文化的余昌貴沒有任何華麗的語言,他說:“和別人比起來,我就是快,想到什么馬上做,只要努力一定能夠成功,這是我一貫堅持的理念。”
衢州人家,能在短短十多年時間中把一個地域名作為品牌的集團打造成商業(yè)王國,其間的努力并非外人可以想象的。余昌貴坐在下沙六號大街新加坡科技園遠航大酒店的大廳內,看著這個即將把他的餐飲集團帶到一個新高度的酒店,回憶起十多年前的創(chuàng)業(yè)之旅。
身背100萬債務創(chuàng)業(yè)
和許多創(chuàng)業(yè)者不同,余昌貴的創(chuàng)業(yè)之初,帶著一點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的味道,不成功便成仁。
“我們家兄弟三個,我排行老二,父母都是務農的,老家在衢州柯城。”余昌貴說,出生于1976年的他,受當時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在初中畢業(yè)后選擇了當兵。
1993年到1997年之間,他在江蘇當了四年的空軍后勤兵,在部隊專職開車,雖然只有4年的時間,卻和部隊的戰(zhàn)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種友誼一直延續(xù)到功成名就的今天。每年8月1日,他都會自掏腰包,在衢州老家辦一次戰(zhàn)友會,今年的規(guī)模更大,有107名戰(zhàn)友以及他們的家屬。這種重情重義的特質,在他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上,成了無窮的助力。
退伍后,回到老家,他開了兩年的出租車,在當時這是一個時髦的職業(yè),許多早期開出租車的人都賺了不少的家當,但是他對這個職業(yè)卻喜歡不起來。
“我這個人特別喜歡交朋友,但是開出租車明顯無法和人交朋友,所以1999年我開始退出來,去做橘子生意。”余昌貴說。
衢州是橘子之鄉(xiāng),家家戶戶都會種點橘子,余昌貴開始把橘子運到東北去買,沒想到第三年時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橘子不經凍,一凍一化味道就變苦了,當時我發(fā)了六七個車皮的橘子過去,結果全部都凍壞了,虧了100多萬,因為是提前和村里人拿貨的,等于我背了100多萬的債。”余昌貴說。
2002年,杭州西湖區(qū)一帶現在最熱門的那些學區(qū)房,房價不過2000多元每平方米,100多萬的債務對于許多人家來說是巨額債務,如何還清這些債務,成了余昌貴一直在考慮的問題。
“幸虧當時的女朋友、現在的妻子支持我,她舅舅借了7000元錢給我,讓我出門找活路。”余昌貴帶著這些錢,來到了杭州下沙。
從大排檔到衢州餐飲文化的代表者
此時的下沙一片荒蕪,只有兩條大街。到了下沙該做什么呢?做餐飲。余昌貴自小就對衢州菜情有獨鐘,而且當時杭州人對衢州菜還很陌生,和同樣以辣著稱的川菜相比,衢州菜更符合浙江人的口味。
在下沙一號大街19號商鋪,余昌貴開了一家大排檔,主推衢州菜,衢州三頭、炒粉干、燒飯等這些家常樸實的吃食成為了他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選擇。
“我們用料講究一個地道,都是從衢州拿到原材料,比如土豬肉、野菜,這些都是當時杭州人吃不到的,所以大排檔開出來后,不少都是回頭客,生意也越來越好。”余昌貴說,這種原材料地道的理念一直持續(xù)到現在。
正是這家毫不起眼的大排檔,成為余昌貴餐飲集團的第一塊基石,“衢州人家”這個名字也從這個時候開始形成。
“我始終相信,在餐飲這個行當,只要你用心堅持做好菜,會在消費者中獲得口碑,這種口碑會以口口相傳的方式傳播開來。”余昌貴的衢州人家夜排檔成為了下沙工薪階層的最愛,直到今天,這家夜排檔的生意還是異常紅火。
大排檔的成功,讓余昌貴的餐飲之路越走越寬,2003年開出了以砂鍋為主題的“金華煲莊”(轉角戀上煲的前身),徹底還清了100多萬的債務,也開始了連鎖餐飲之路,陸續(xù)開出了十余家餐飲店。
在“衢州人家”遍地開花的時候,也受到了衢州當地政府的認同。2011年,余昌貴回老家給自己的餐飲店正式申請注冊,衢州人家在傳播衢州餐飲文化的同時,也宣傳了衢州文化,申請獲得了當地政府的認同,余昌貴將自己十余家餐飲店全部冠以“衢州人家”的名字。
打出服務牌吸引穩(wěn)定的客源
有了穩(wěn)定的團隊,吸引顧客就有了底氣。在下沙開出越來越多的餐飲店的今天,十年來,衢州人家每家分店的人氣都不曾減淡過。近兩年全球經濟形勢不好,各個行業(yè)日子都不太好過,余昌貴也在不斷思考,如何穩(wěn)定這些客源。
“到飯店吃飯,就講究一個物美價廉,我只要把這四個字做好,就能留住消費者。”余昌貴說,十多家分店都根據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提供了不同的搭配。
以新開張的遠航大酒店為例,定位于做下沙各家公司的團拜會以及婚宴的生意,在這之前,下沙各個公司因為周邊沒有足夠大的酒店,都會到杭州市區(qū)開團拜會,他在遠航大酒店設置了能夠同時容納800人的宴會廳,瞄準的就是下沙餐飲業(yè)的這塊空白。
在滿足團拜和婚宴需求的同時,遠航大酒店的大廳還給普通消費者提供了空間,任何一個工薪階層,都可以在大廳享受人均30元左右的套餐,而且這種套餐還會提供現場炒菜的表演,在吃飯的時候感受餐飲文化。
“餐飲業(yè)的利潤是越來越薄了,這需要我們不斷加強管理,從各個環(huán)節(jié)降低成本,把降低的費用再讓利給消費者,這種讓利也會讓消費者不斷回頭選擇我們,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余昌貴說。
學習香港模式服務工薪階層
“餐飲業(yè)的消費對象是多元的,我們已經推出了衢州人家砂鍋、大排檔、粗菜館、家常菜等多種模式,讓不同的人群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消費,不過在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我也一直在思考餐飲業(yè)的轉型。”余昌貴說,餐飲業(yè)未來的趨勢是人力成本越來越高,利潤越來越薄,如何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取得持續(xù)發(fā)展?他和他的管理層經常到北京、香港、天津、廣州、云南、貴州等地進行一次次的考察。
“香港很流行一種200平方米的小型餐飲店,這種餐飲店品種控制在40種左右,人力成本和采購成本都相對好控制,我未來要發(fā)展的就是這樣的系列連鎖店。”余昌貴說,在下沙開出多個這樣的小型餐飲店,既可以滿足廣大工薪階層的需求,也可以獲得持續(xù)的發(fā)展。
在下沙創(chuàng)業(yè)十年后,余昌貴終于有了歸屬感,之前,他一直覺得自己是衢州人,對于杭州沒有太多的歸屬感,去年,他終于在下沙安家了,今年以他兩個兒子名字命名的“遠航大酒店”正式開業(yè)后,他對未來更是充滿希冀。
從一個身負巨債的小年輕,到現在擁有十余家餐飲店的掌門人,他想對所有想創(chuàng)業(yè)的人說的話就是四個字:“堅持努力”。在當今浮躁的社會,這四個字顯得愈加彌足珍貴。
員工是企業(yè)的生命線
近兩年,“民工荒”的說法頻頻見諸報端,最受影響的就是一些勞動力密集型的行業(yè),餐飲業(yè)就是其中之一,浙商轉型升級首先要面臨的就是一個勞動力的問題,這個問題被余昌貴順利解決了。
最令余昌貴感到自豪的是,2002年他帶到杭州下沙來創(chuàng)業(yè)的團隊至今還留下大半的人,這些留下的人,都成為了各個分店的骨干力量,他把分店的經營權交給了他們管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選人不在乎能力,最在乎態(tài)度,只要是盡心盡力在做的人,我都會留下他們。”余昌貴說,自己創(chuàng)業(yè)最大的心得就是堅持不懈,同樣的,他也希望跟著自己干的員工們,也都能有這樣的理念,勤能補拙,只要堅持,一定能做好。
從十幾個人的小團隊,發(fā)展成現在800多人的大團隊,余昌貴用真心去回報這些堅持跟著自己的人。凡是中層領導,全部由公司配轎車。普通員工如果沒有住房,都可以選擇就近的員工宿舍,如果選擇自己到外面租房子,全部由公司發(fā)放一輛自行車。
每年的夏季是下沙餐飲業(yè)的淡季,他都會安排員工分批旅游,無論領導和普通員工,只要工作滿一年以上,都可以享受到這個待遇。
考慮到員工來自全國各地,成家立業(yè)后會有孩子讀書問題,他和下沙的五所公辦小學多次溝通,幫助這些員工的子女解決讀書問題。
正是這些將心比心的舉措,讓這個800余人的團隊顯得非常團結,很少有人會選擇離開。